樱花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两宋与奸臣外国共天下(第1页)

A奸臣

◇二府三司三衙——宋朝大背景

唐亡后,藩镇割据的现象更加严重,整个华夏又经历了五十余年的混乱。直至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才逐渐结束华夏割据、混战、王朝不稳、社会混乱的局面。后世谈论宋朝,往往带着一种史观:宋代是汉、唐、宋、元、明、清大一统王朝中最弱的一个。

对于弱的见解,单独从政治上来看,这种观念是有一定道理的。

同春秋战国相比,秦汉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大的建树,而隋唐较秦汉时期又是一个大的变动。但是宋朝在军阀割据结束之后的三百年内,完整继承了唐代的制度,即使为了统治需要,也只是进行了换汤不换药式的调整,在整个政治制度的发展长河中显得毫无建树。

因此在讲北宋与奸臣共天下之前,先要从大的国家背景下,通过政体与官制的调整来研究这群“偏房”政群借助官位的发展状况。同时宋朝的官职泛滥,为多数人头疼,借此篇以捋顺其发展脉络。

(一)宋朝政府原始组织架构

宋代继承了唐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九寺、五监等中央官制。

中书省在宫内,门下省和尚书省均在宫外,后两者不再干预朝堂政事,唯独中书省直接领政事。

宋朝又有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两个机构。“中书门下”是宰相办公的地方,又称“政事堂”,印文行敕曰“中书门下”,平时简称“中书”。

最具大权的宰相就是从中书省输出,但是宋代较前朝不同的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一直处于空缺状态。

北宋初年,宋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参知政事也被称为“执政”,这是宋太祖赵匡胤为牵制宰相而设置的。当时真正握有最高行政权的是“宰执”,所谓“宰执”,即宰相与执政之统称。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就曾任参知政事。

参知政事地位的提高,是宋代统治者削弱宰相之权的举措。同时,宋初宰相权力分为了三个部分,简单说来,中书治民,枢密治兵,三司理财,共同执行宰相职权。一面分化相权,一面又加强参知政事的地位,使其与宰相互相牵制,从而加强皇权的集中。

鉴于宋以前各个朝代宰相专断国家大权的乱象,宋代宰相的军事、财政、人事权都被剥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相权。在整个宋朝,宰相一律站而论政,相对于之前的“坐而论道”,备受尊崇的宰相地位大大被降低。以“尊王”为主体,宰相在宋朝初期为了表示拥戴君主的态度而谦卑不坐,往后逐渐演变成了“君尊相卑”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除了以上官职的划分,还出现了特有的差遣制度,致使宋朝真正管事的集中在差遣官内,其余各司的长官官职只用来领取俸禄、显示地位而已。

宋朝本身用得是重文轻武的治理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制的弊端越发暴露出来,冗繁、重叠、庞大的官僚机构,给国家财政带来极大的负担,机构运行不畅,效率低下,影响政令运行和统治的顺畅。加上皇室侈费,冗兵日众,以及军事上对辽、夏用兵所需,这一切已使宋朝财政入不敷出。这又反过来影响到统治的稳固、机构的运行与军力的增强。改革庞大的官僚机构已势在必行,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改革官制、挽救国家的呼声。

(二)元丰改制

宋初,三省六部诸寺监这套中央行政机构中存在官员众多、名实不符等弊端。到了宋朝中期,神宗在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开始着手对官僚机构进行改革,这期间的机构调整史称“元丰改制”。

此次改制的核心是以保留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的二府制为前提,恢复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中各长官的实际职权。

政事堂依旧是宰相、执政的议事办公处,而原来代掌三省的部分职权又重新纳入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因此恢复中书取旨、门下复审、尚书执行的定制。

新官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为次相;参知政事的名称取消,增设了四名副宰相(即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原来被削弱的相权得以恢复。致使北宋徽宗时期,奸臣蔡京先后四次任相,一年之内从尚书左丞升迁为尚书右仆射(次相),再到尚书左仆射(首相),执政时间长达十七年之久,并自称“太师”,且在任期间大肆贪污,搜刮民脂民膏,祸乱朝纲。

除了三省实权的恢复,三司的实权也得到了恢复。

三司作为北宋前期最高财政机构,号称“计省”,长官是三司使,其权位之重与执政无殊,号称“计相”。

三司沿袭唐代。由于唐末税法混乱,田赋、丁税的收入无法维持王朝的庞大费用,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盐铁和度支。到五代后唐明宗始设盐铁、度支和户部“三司”。因为宋初沿用唐制,职权是总管全国各地之贡赋和国家的财政,属于独立机构。

(三)枢密院官职

枢密院长官的官称,宋初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或称知枢密院事。

宋初,为革除五代时武人跋扈的恶习,防止宰相专擅朝权,不使一人同掌文武大权,设立了枢密院,以主全国军事政令,与政事堂对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元丰改制时,有人提出废枢密院,但皇帝未采纳,只是做了一些调整,把一小部分职权归到兵部。政事、军事关系密切,不是能分得很清的,政、军分离,有利于集权,却不利于国事。

元丰改制后,专用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等官称。宋朝的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人,充分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

但是北宋的枢密使与中书的关系极不正常。枢密使每次上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奏,所言却两不相知,以故多成疑贰。这显示出两职之间为了互相牵制,独自上报军政而造成的贻误军国大政的弊端。

原本的二府制度在宋初因相权的削弱,虽然造成冗官现象,但是整体上奸相当道祸乱朝政的较少。元丰改制后,二府制得到保留,相权也得以回升。在中央机构的“二府制”中,宰相主持政事,枢密使掌兵,一旦奸臣当道,国家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制约。所以当权倾朝野的蔡京和童贯狼狈为奸时,国家必然是一片混乱。

(四)三衙

宋代管辖禁兵和厢兵的中央机构,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总称三衙。

三衙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共计九员,作为三衙统兵官。三衙管辖全国的禁军,侍卫马、步军司还在名义上管辖各地的厢军。宋朝一般用文臣主持的枢密院与三衙互相牵制,以文制武。而三衙又各统一部分兵力,以便互相制约。

三衙与枢密使所掌之兵权不同: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统兵之重;三衙有统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其目的是为提高和巩固皇权,防止武夫兵变。

二府三司三衙对北宋前期皇权的集中颇为有用。

二府下中书门下主管民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衙钳制枢密院,四者鼎足而立,彼此制衡,使得大权集中于皇帝一身。

神宗改制后,各大官职实权得以恢复,在另一层面上也导致奸臣之间有机会沆瀣一气,把持朝政。

这些奸臣有着同样的特征:

其一,媚惑君主,百般逢迎,甚至是投其所好,以求其职。如北宋蔡京投宋徽宗艺术之所好,备受青睐,恩宠日增。南宋秦桧投高宗求和本意,得以权倾朝野。

其二,结党营私,妒害贤能,陷害忠良。如黄潜善逐李纲、秦桧害岳飞、丁大全劾董槐等。

其三,欺压百姓,贪污腐败。

热门小说推荐
悍妻嫂娘

悍妻嫂娘

简介关于悍妻嫂娘被重生回来的恶毒大嫂扔在破房子里的田蓉,一睁眼差点被砸死在破屋子里,好在新婚三天逃了的男人回来救了自己一命。趁你病要你命这事也是被婆家做绝了,分家就分家,田蓉一不做二不休,拿着自己的嫁妆钱直接在坍塌的房子上修宅筑院,谁想,自己男人这个时候竟然要和离?婆婆临产大出血,田蓉只救出来一个女婴,却不想竟然给自己找来了一个小麻烦。无米无钱,乱麻缠身也就算了,这个时候竟然还有人上门来讨债?田蓉真的是忍无可忍了,你李家老的小的我养着可以,可你一个大老爷们胳膊不短,腿不瘸的,凭啥子让我给你还债?大哥要债是不?这个男人你们是相中他的肾了,还是肝了,随便,拿走就是。恶毒嫂子与李家父子愕然!!!末世过来的田蓉太知道,想要活着,活好别指望任何人。只要还有口气,你只管撸起胳膊挽起袖子加油干就是。种田狩猎,那都是小菜一碟,什么有山匪觊觎村里的粮食?磨刀霍霍干就完了。种田她田蓉不差,但毕竟原主血脉里可有经商基因的,难道就这么荒废了不成?不想这时被边缘的男人突然跳了出来娘子,不要钱的管账需要不?田蓉捐一百两银子出来,可以考虑一下。李喜柱...

娘要嫁人嫂子小魏崛起

娘要嫁人嫂子小魏崛起

小说娘要嫁人嫂子小魏崛起的主角是齐之芳。故事讲述了小姑子拿着丈夫的抚恤金,穿着光鲜亮丽,带着三个孩子回娘家蹭饭。她看不起赚钱养家的嫂子,甚至还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来拉皮条介绍小三给哥哥当姘头。然而,这种行为却让全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但实际上,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嫂子的侮辱和不尊重,更是对社会道德和伦理的践踏。...

大汉:开局汉武帝流落荒岛

大汉:开局汉武帝流落荒岛

作品简介唐奇是一名荒野主播,一场意外流落荒岛,竟然认识了几个怪人,还自称自己是汉武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大汉开局汉武帝流落荒岛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凡人修仙:从一介散修开始

凡人修仙:从一介散修开始

重生凡人修仙世界,从一介散修一路摸爬滚打,终是渡劫成仙。...

我一个人砍翻乱世

我一个人砍翻乱世

一个人砍翻乱世的人生之路。丧尸吼。林凡大家都是邻居,为什么要如此暴躁呢。林凡我还要去买菜呢。林凡看着变成丧尸的小青小青,我买了几瓶水,已经扫码了哦。林凡老板,我想结一下工资。阳光小区,林凡生活的小区,无数逃难者,蜂拥而至,寻求庇护。我们要跟林凡学习,遵守法律,打工赚钱,争取买房买车,在丧尸横行的城市里,做一位优秀的市民。...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